查看原文
其他

1170→5248→26673

融媒体工作室 中国石化报 2022-06-14


茅以升先生设计、建造、修复的钱塘江大桥,历经80余载风雨洗礼,依然英姿焕发,堪称中国工匠精神下的典范之作。匠心传承,始终如一。今天,世情国情多变,国家发展建设持续加速,需要更多大国工匠实现大国“智造”。

中国石化也有这样一批工匠,他们在坚守中追求突破,在精益中追求创新。目前,中国石化各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1170个,2020年创新成果达5248培养出高级技师3128人,技师6077人,高级工26673人。近日,又有三个工作室获得“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人才创新工作室”称号。请随我们一起走近他们,探寻其创新创效、攻坚克难、树德育人的秘密。




01



胜利油田唐守忠,始终坚持把每项操作练就成绝活,树技能标杆,做行业标准。在国内油田系统首创“泵下掺水管理法”等22项绝招绝技;创新实施的“延长抽油井光杆使用寿命法”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大国工匠工作法——唐守忠工作法”,并在全国各油田推广应用;他主持制定的“模块化油井井口流程标准”,推广应用5000多井次,年创经济效益450万元;率先把人工智能技术与无人机技术引入采油生产领域;计量站分离器底水包清砂等15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成为所在行业的“发明家”。

唐守忠说:“胜利油田给了我更宽广的舞台,我就要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更多的员工有技术、会革新。”针对新上岗员工、业务骨干、责任技师、能工巧匠等不同层次受训人员,唐守忠创新工作室制定不同的培训计划,突出学员自身急需知识与必备技能的传授,促使他们一个台阶一个台阶向前发展。

胜利油田成立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联盟,承担了油田80%以上的创新攻关课题,已累计孵化出技能创新成果4500余项、国家专利1850余个,解决生产难题5400多个,成为推动油田发展的重要力量。










02



江苏油田田明回忆自己刚上班时什么都不懂,两眼一抹黑。第一次上井测数据就交了白卷,第一次看图纸就像看天书。但在接下来一年半的时间,他啃下了3年的高中课程,留下了10万字的学习笔记。后来通过了机电一体化专业成人高考,当上了仪表班班长。

他的钻研之路从那时启程,至今从未止步。2014年,田明的“试油测试技术的创新与应用”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工作33年,他先后完成100多项技术革新成果,获得34项国家专利,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30余篇,为国家创造了效益。近年,田明带领团队攻克了“连续油管切割技术”解决了水平井大斜度管柱切割这一世界性难题。他研究的“连续油管小管柱钻磨铣技术”,让枯井起死回生,日产气40万方,年产值上亿元。

在江苏油田,田明劳模创新工作室立足油田实际,创新的射孔、测试、抽汲、取样28项系列试油测试技术为油田2117万吨地质储量的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研究成果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03



从一般工人到仪表维修高级技师,张肇宏已经在福建联合石化度过28个春秋。懂技术、爱技术、善研究、善琢磨,张肇宏和他的仪表维修团队被其他工友亲切地称为“仪表110”。他和团队投入了17280小时为联合石化10万个仪表进行了精密绘图制作,一旦发生问题,可以立即定位。目前该技术应用于福建联合石化有限公司和中石化系统其他子公司中。

以张肇宏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拥有26项创新科技成果、14篇论文,始终致力创新创效,持续为企业保驾护航。

张肇宏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使得越来越多的技术和技能人才聚集到劳模周围,汲取营养,寻找动力。创新工作室通过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有效激发员工创新意识,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星星之火。


今天,中国石化已拥有

全国示范性劳模和工匠创新人才工作室10个

创新工作室成员1.8万余人

2020年,各类创新工作室获得专利975项

促进解决生产难题8101个   
从要我做到我要做

工作室已成为促进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的纽带

更成为基层创新创造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2020年,我国GDP首次突破100万亿元,

每个洒下汗水的奋斗者都是英雄。

中国石化,

为每个平凡的英雄,加油!


End   致匠心 • 致匠人




 全力推进重要阵地建设,中国石化这样做!

 “十四五”三大石油公司各有愿景,却有一点惊人相似

● 一把手,请接听!


素材来源  中国石化报  新华网  闽商报  大众网东营

福建联合石化

图片  中国石化报 福建联合石化

视频  胜利油田(苗玉玲  李超君)  江苏油田

福建联合石化

记者  刘江波

编辑 李明泽  刘斌

转发,点赞,在看,我们需要你的“已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